2018年3月10日,“汉诺威”杯2018第三届严寒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能高效应用暨可再生能源采暖技术交流会在美丽的鹿城内蒙古包头市海德酒店举行,会议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指导,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热泵》杂志承办。
近300名业内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着建筑保温、储热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多能互补联供冬季清洁能源采暖、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低价采暖的工程案例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实战经验分享。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张晓黎主任对《我国太阳能采暖发展现状与《十三五》热利用产业规划》进行了大会报告。
张晓黎主任对于汉诺威公司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物联网及大数据应用技术在多能互补清洁采暖系统”的功能、综合投资成本、后期运营维护方面的明显优势给与了首肯。并且通过我国住建部的第三方实测平台的在线数据,对汉诺威采暖系统的采暖温度、采暖时间、能效比等运行状态给与了解读,认为太阳能早已脱离了过去三十年前的“热水器”的技术范畴,近年来,已经发生了从热水工程走向采暖工程的行业转变,清洁能源采暖是一个“太阳能+”的新兴行业,行业正在不断地进行着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多行业的跨界融合是目前解决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低价采暖的有效途径。
汉诺威公司总裁栗世芳以 “太阳能+多能互补清洁能源联供系统”在冬季采暖系统中规划设计、产品制造、工程施工建设、后期运营维护等工程实施流程与管理方法进行了详解与实操报告,多年来的工程实践与不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解剖。
11日上午,100多名企业家及专业人员莅临包头汉诺威,对汉诺威公司的“太阳能+空气能+储热+物联网及大数据应用相结合的多能互补三联供系统”工程进行了参观考察,对汉诺威多能互补大数据应用平台在京津冀地区及内蒙古12个行业、15个工程案例上的在线监控监测、远程云端智能化控制、后期运营维护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
开幕式回顾掠影:
开幕式由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温建亮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工业处乌敏芝处长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监管中心主任王庆天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首批“草原英才”专家栗世芳致辞
主题报告掠影:
主题报告由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教授、博导;内蒙古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闫素英主持
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所长、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热泵产业联盟顾问、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马一太教授做报告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绿色建材我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冀志江做相变蓄热材料与应用实践的报告
内蒙古首批“草原英才”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裁栗世芳做报告
行业内的领导和其他专家也分别围绕着严寒地区清洁采暖做了主题报告
会议结束,由我公司李润喜代表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了由内蒙古太阳能协会执行会长温建亮主持的对话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李润喜说 “我们为用户提供整体的采暖、热水、制冷方案,我们致力做出让老百姓能用得起的太阳能”。
参观交流回顾:
3月11日,“汉诺威杯”可再生能源采暖技术交流会参会嘉宾莅临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观
莅临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的参会嘉宾积极交流
参观结束后,全体“汉诺威杯”可再生能源采暖技术交流会参会嘉宾在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影留念
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太阳能+”在严寒寒冷地区的高效低成本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太阳能整体行业进行很接地气的产业升级达成了一致共识,彻底摈弃过去老旧技术吃一辈子、高大上洋技术不接地气的弊端,树立了行业的信念与服务理念,将某些单纯为了创造GDP而做事,不解决老百姓真实需求的错误做法排除到行业之外。
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也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携手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上的工程规划设计、产品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建设、项目运营管理、售后服务大数据应用、我国权威部门第三方能效监测等行业同仁一起努力,让京津冀地区以及26+2城市的冬天不要再有寒冬,让煤改电太贵、煤改气失灵之后的民居更加温暖,采暖更加便宜,政府长期补电费的压力得到缓减后逐步消除。我们和行业一起更高效、更直接、更环保、更大规模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为能源结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